中国本土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从2010年的1.5万台到2015年的6.9万台,2016年销量将近9万台。2010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170%,反映出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金融萎靡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缩减和优化,企业意识到可以采取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改造以节约经营成本。
2008年以后,中国国内企业开始大量的购买工业机器人,同期国外机器人企业因为国内企业的大量购买得到新一轮发展,例如库卡在2008年濒临倒闭,由于中国大陆市场的一些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救活了库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很大,但2015年的6.9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属于中国本土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销量仅有两万多台,而且还是中低端的市场,可以推断高端的市场还是由国际工业机器人企业垄断。
对2015年国内市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行业占比分析,与国际市场占比类似,汽车制造占比30%以上,电子行业占比20%-38%,但汽车制造几乎没有中国本土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国家及国家发改委也在努力推动本土的工业机器人企业产品向汽车制造延伸。
对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制造业工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分析,世界平均69台/万人是指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的台数。可以看到*高是韩国每一万名制造业相关的工人拥有531台工业机器人,韩国的汽车行业非常发达且汽车行业都是应用工业机器人*多的企业,所以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非常高。
同期中国每1万名制造业工人拥有49台工业机器人,这个匹配量远远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所应该用的匹配量,说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将来的市场是非常大的。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落后很多,德国是300台/每万人,我国是50台/每万人,相差六倍的关系;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想达到德国制造业的程度的话,中国需要更多的依靠机器人产业。
对于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来说,2012年的时候国内机器人销量是0.3万台,2015年销量2.2万台,而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量6.9万台,差距相对明显。但近几年国家层面各个部门也在政策方面努力推动国内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推广应用。
二、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不断发展壮大
,对国内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进行比较分析:控制系统可以看出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慈星股份是国内骨干企业,其中慈星股份、南京埃斯顿、沈阳新松是上市公司;伺服电机中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新时达、汇川技术是骨干企业,其中汇川技术也是上市公司;减速器中南通镇康、苏州绿的、浙江恒丰泰等,其中做的比较好的是南通振康、苏州绿的,但不是上市公司;机器人本体中产量或者产销量达到一千台的有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安徽埃夫特、广州起帆;系统集成也是以沈阳新松、唐山开元、广州数控、长沙长泰等为骨干企业。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本体的生产以及系统集成,可以看到国内沈阳新松、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安徽埃夫特涉及机器人制造领域广、技术水平高,综合成本低,从而使得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对比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发现,从2013年到2015年国内机器人的自主品牌所占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从25%→28%→29%。
结合图5、图6,以2015年数据分析,2015年国内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占的市场份额是29%,但是它的市场价值量只占了17%,那说明国内自主品牌产品基本上处于中低端的市场。
更多库卡机器人